西北大学学科源流之一:国立北平大学与西北大学

点击次数:1302 发布时间:2023-03-24

黎锦熙先生不仅撰成第一部《国立西北大学史》,而且最早表述西大之京陕两源和西北文化建设的关系。他指出:“辛亥革命,陕西部督张凤翙,即发起办西北大学。……迄民国十二年,西北大学始正式成立于西安,不四年停办,今西京图书馆之藏书,大抵皆当时西北大学之藏书也。……盖时贤有主张凡今校史皆宜溯源于往古者,则西周京都在陕,所谓‘辟雍’,‘成均’即三千年前之国立大学,今西北大学正可承其绪也。然代远年湮,不宜如此铺陈,今西大奉部令成立虽已满五载,然固当溯及民国二十七年之西北联合大学,而联大又即二十六年抗战后成立之西安临时大学;临大又即具有四十年历史之平津国立三校院合组而成者也。……西北之华山汉水,即‘华夏’之名所由来,古代文化实肇此土;然若徒珍故物,发思古之幽情,不计神州奥区,实赖物质交通而开发,则荣誉虽存于往史,今终无以解于落后之诮也,可讳言乎?学府在此,提挈群伦,当以继往开来为务。文化者,合精神与物质综古代与现代而言,非可偏举。此又一端也。西北民族杂居,异于东南,而其开化亦久,异于西南;融为‘国族’正学府之任务矣。四千年使华夏之雄风,宁以遇暴敌而遂摧挫?唯在西北,必借教育学术之力,努力铸成‘国族’以发扬之;西大之责,无可旁贷。”[1]

西北大学的京源即国立北平大学。昔日的北平大学是何其声名显赫!它是北伐战争结束、南北实现一统大业后文化上的一个象征;它以教育机构学术化和学者管理教育行政的思路,对晚清民国以来旧的教育行政制度改革作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作了破天荒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国立北平大学规模浩大,其目标是将区内大学合并为一所完全大学,不但成为中国学术之中心,而且要成为亚洲学术之中心。国立北平大学亦成就辉煌,它所创建的第一个大学研究院——国立北平大学研究院,虽仅存两载即独立设置,但成为民国时期一南一北两个规模最大的国立科研机构,标志着我国科学研究建制化的初步形成,亦成为今日中国科学院的前身,两代居里夫妇、郎之万、狄拉克、玻尔均为其座上宾,成为我国最早的核物理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核物理事业的起点。

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办公室和国立北平研究院办公旧址怀仁堂西四所(今中南海怀仁堂西侧)

西北大学的陕源虽然也有首先将西方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引入我国、首创民国时期最大模范灌溉区的李仪祉校长、我国留学水力发电第一人汪胡桢学部委员,我国第一部探讨古代方言音系著作《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罗常培学部委员,以及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和曾创建4个大学数学系的熊庆来教授,我国诗词改革的先驱、以《婉容词》享誉诗坛的吴芳吉教授等一代名家,甚至演变成为国共合作主办的西北第一所革命学府——西安中山学院以后,也有邓小平到校兼课,培养了中条山抗日铁柱子孙蔚如、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高岗、杨虎城夫人谢葆真、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甘肃中共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王孝锡等一批名师和优秀学子,但整体上学术、教育和师资远非京源可比。正是由于“学源于京”“地缘于陕”的完美合一,构成了两源合流的强劲势态,流离此地的京源得一安身之地,奄奄一息的陕源复得借势重生,以共树“国立西北大学”旗号而归于一统,诚可谓因应民呼,顺势而为,珠联璧合,正当其时。

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文学院(原在石驸马大街,后迁朝内大街孚王府)

原文链接: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1309150.html?mobil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