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十三五”以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

点击次数:2447 发布时间:2021-01-08 08:54:33

【回眸“十三五” 奋斗正当时】系列组稿


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十三五”以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


“十三五”以来,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守正创新、协调发展、提质增效”,以内涵建设促进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大思政格局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批分类为学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大举办各类讲座1000余场。

以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开展学生精神文明知识竞赛,参与学生达2万余人次。以党、团支部为主阵地,将理论学习、参观学习、实践学习有机结合。实施“学以立德,才以润德,文以养德,行以践德”成长计划,每年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500余次,参与活动学生3万余人次,实现各类学生全覆盖全引导。

尊重院系首创,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支持院系建设了以“铸法中国”等为代表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集群,形成了“一院一品牌”“一院多品牌”的良好局面。

聚焦网络思政教育的力度、温度、厚度、效度,以“易班”学生综合平台建设为重要载体,以红帆、红语微信平台为重要阵地,开设“每月一星”“辅导员说”等专栏,不断强化网络思政工作的内涵建设,做优思政工作精品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网络推广,累计制作优秀网络文化产品400余部(篇),获省部、厅局级奖项6项。

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举办民族文化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9年学工部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重视学术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开展学术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举办学术活动6500余场、导师讲坛105期。

深化“青马工程”育人模式,建立导师库,先后邀请廉思、段小龙、王亚杰等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为学员授课,累计培训校级学生骨干900余人,推荐29人参加省级培训、5人参加全国培训。构建“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六位一体的“青年大学习”学习体系,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生宣讲团。

着力推进“保障型”帮扶工作向“发展型”育人模式转化,先后有5名学生入选“陕西好人”,1名学生被评为陕西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年度人物;我校师生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好青年”等国家、省级荣誉35次(项)。


扎实做好“抗疫”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开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教育。组织线上“抗疫”主题活动600余次,录制疫情专题“形势与政策”课8场,举办集体课备课会4场,以“西大红语”微信公众号推出“辅导员战‘疫’在行动”“师者说”等专栏100篇。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先后组织8批25000余人次学生平安有序返校。针对疫情导致的返贫致困情况精准发力,为湖北籍学生178人发放补助9.94万元。通过开展就业“暖”服务、就业“云”平台,降低疫情对就业创业的影响。做好“抗疫”心理护航,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编制《心理健康防疫手册》,形成《西北大学学生新冠疫情心理状态及心理疏导机制研究报告》,全力为全校师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完全学分制下管理育人改革持续深入

主动对接完全学分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出台《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等20余项管理制度,有力提升学生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发挥院系主体作用,立项院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项目6项和“十大育人”品牌项目18项,有力推动“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出台“652”行动计划,搭建“乐学+辅学+督学+优学”四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举办“优良学风伴我成长”系列活动100余场,有力增强学生学习动能。创建学生社区工作站1个,推动“社区+”+党建、团建、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社团文化等,建设学生社区共同体文化,强化社区思政和宿舍思政育人合力。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易班”学生综合服务平台,推动30余项学生事务上线办理,有力提升学生工作智慧化水平。坚持“把舞台还给学生”的理念,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学校表彰颁奖典礼、网络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把“以生为本”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精准帮扶下资助育人质量稳步提升

精准识别对象、精准确定标准、精准设计方式、精准评定效果、精准导向育人“五位一体”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获得资助,五年来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69亿元。搭建成长关爱、学业帮扶、励志强能“三个平台”,初步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资助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敏感度”,充分尊重和保护受助学生隐私。五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优秀奖、陕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作为全国唯一高校代表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资助育人工作经验;2018至2020连续三年3名本科生入选全国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100人名录,先进事迹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相关做法被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宣传报道。

就业创业指导下服务育人持续推进

构建顶层设计,建立形成校院(系)两级一把手主抓,招生、就业、校友等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2018年就创中心获批“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与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中国西安人才市场 西北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强化思政引领,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每年为全国输送70余名选调生和西部计划志愿者,60%毕业生在西部建功立业。5年来累计为毕业生赠送蓝田玉印章共计4.2万个。以品牌引领助力人才培养,积极打造“职等你来”、面试“4S”店等精品活动。五年来,共举办就创业指导类活动和竞赛150余场次。聚焦热点重点,强化以陕西为中心,辐射国家重点经济发展区、国家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版图建设,搭建起以国家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要工程为核心,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就业市场格局。开通“就业直通车”“就业超市”系列精品活动,减少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拓展线上招聘平台。五年来,举办各类双选会300余场,校园招聘活动9000余场,年均供有效岗位数达到8:1。牵头成立“陕西省就业联盟”,举办大型招聘会9场。建成以就业管理系统、市场招聘系统、课程和测评系统、宣传导向系统的四维度“就业+互联网”体系,就业信息平台日均推送信息30余条,年推送量9000余条。就业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到2019年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分别为88.32%和91.5%,较2014年分别增长16.12%和8.34%。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校就业率达到81.06%,完成了学校年初的既定任务。


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下心理育人扎实开展

以解决学生心理发展困惑、培养健全人格、健康成长成才为导向,夯实基础,创新思路,统筹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精心培育专兼职心理工作队伍,年均选送校级以上培训30余人次,举办校内培训20余场次。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生全覆盖,形成以新生团辅课程、高年级选修课程、心理委员选修课程为主的多维心理课程教学体系。深化育心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平均每年开展各类讲座30余场次,举办心理健康手语操大赛等校级精品活动6项,一院一品活动20余场次,推进心理主题活动40余场次。精细化咨询服务,实行“24小时无节假日守候”“咨询预约评估”和“咨询预约每周清”制度,积极响应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学生预约量咨询量比2015年翻了三倍。科学化危机干预,夯实“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体系,与交大一附院建立“医校结合”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共建单位,实行危机学生“一人一册”、信息入库和跟踪帮扶机制,实现心理危机信息前瞻预判、实时上报、动态关注等线上功能。每年召开心理危机研判会1-2次、全方位心理排查2次、心理测评新生7000余人、重点约谈600余人、危机干预180余人、重点关注250余人。心理中心获全国2015-2018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陕西省高校第四届心理育人宣传实践模范单位、2018年度陕西省高校心理育人先进集体。

内涵式发展理念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入门高起点、培训高质量、考核高标准、作风高要求的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体系。出台《辅导员职级晋升办法》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办法(试行)》,打通“双线晋升”通道。专职辅导员人数由2015年的80人增加到2020年的126人,整体师生比达到1:195,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师生比达到1:48。实施新入职辅导员储才计划,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培养体系,举办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题培训20余场,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势与政策备课会40余场。以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强化辅导员队伍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训练。五年来,1人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1人获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2人被评为陕西省十佳辅导员,3人被评为陕西省优秀辅导员,1人获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赛一等奖,1人获陕西省第三届思政大练兵教学能手,3人获省级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以思政课题申报立项和精品项目涵育为抓手,获批省部级以上思政工作研究课题6项、厅局级以上思政工作研究课题15项、立项校级思政工作研究课题100余项,设立辅导员工作室4个,其中省级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