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次数:1749 发布时间:2020-11-16 14:46:56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9月30日上午,西北大学在长安校区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与会学者再次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第二十三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重要讲话的新闻报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未来考古学科建设的思路举措,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努力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如何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提出4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研究学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发言中说,我们一定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径。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郭立宏表示,西北大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考古学学科建设:一是要抓住机遇,承担更大的使命、做好更强的担当、发挥更大的作为和作用;二是要做好我校一流学科的战略定位和规划,落到实处,把目标变成行动;三是要深化改革,调整学科链、优化研究方向、搭建团队、建设研究平台;四是要做好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做出示范和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中国考古的伟大成就,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这一论断对于中国考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赋予了中国考古学人更多科学探索的使命、遗产保护担当、传承弘扬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考古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内涵丰厚、意义深远、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为新时代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奋斗力量,注入了强大信心和精神动力。”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教授在发言中谈到,近三十年来,西北大学考古学构建形成了以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及文化遗产管理“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北大学考古学科也将继续践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进行考古学的整体研究,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提升国际话语权作出更大贡献。
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在64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探索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与阐释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为重要研究方向与学科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00余名专业人才,涌现出了王建新教授和中亚考古队等一批先进典型,在科学评估中获得了A+的成绩。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表示,对于西北大学的考古学科来说,既要立足长安,开展以中国国家文化为主的考古学研究,也要放眼西域,开展中国和合文化研究,不断加强考古学学科建设。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温睿在发言中说,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考古工作的意义,明确了考古工作的定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中国道路,而在这条道路上飞奔,离不开“四个自信”的精神动力。考古学研究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考古学研究,就是要系统、科学地揭示中华民族5000年不断裂的文明进程,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在当前美国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甚嚣尘上的国际形势下,考古工作对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文明对话,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而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工作通过揭示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通、繁荣,为今天国与国的交往提供历史经验、历史借鉴和历史教训。
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赵荣教授在发言中说,在新时代背景下考古学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意义,人文社科各学科专业应共同阐释考古学,在新技术的支撑下,科学、规范、综合地完善学科建设。艺术学院教授尹夏清表示,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指明了考古工作的重大意义。我们要践行总书记“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要求,切实推进对中华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的学术支持。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表示,学习讲话之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新时代考古学的新使命是凝练文明基因,构建价值体系,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作为考古人非常庆幸身处这样的伟大时代,见证并推动国家的考古学科繁荣,这是学科的幸运、研究者的幸运,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西北大学考古学科要持续加强中亚考古、南亚考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牢记嘱托,改革开拓,不辱使命,改革前行。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韩志斌表示,现实问题研究需要考古学作支撑。学术界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卢山冰、席会东,文化遗产学院李伟、历史学院教授王善军,艺术学院教授岳钰,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教授史翔等与会人员也进行了专题发言。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明纲以及社科处处长马朝琦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西北大学社科处承办。
原文链接:http://m.cssn.cn/zx/zx_bwyc/202010/t20201001_5191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