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第三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暑期学校开幕

点击次数:3301 发布时间:2021-03-10 11:24:17

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依托我校地质学系和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第三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暑期学校于8月10日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暑期学校为期7天,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南阿拉巴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及我校等国内外高校的34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近2000名来自200余家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及学生报名参加了本次暑期学校。

8月10日上午开幕式上,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赖绍聪,地质学系张志飞教授分别致辞。赖绍聪代表学校对参加本届暑期学校的专家学者及同学们表示欢迎。随后他介绍了我校及地质学科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突破的代表性科研问题及在人才引育、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优良成绩。他指出,加大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力度并开展相关学习交流,对加快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希望,本次暑期学校的举办能为我国地球科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张志飞简要介绍了我校地质学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地质学系自“双一流”学科建设以来推行的教学、招生、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相关资助政策。

随后,暑期学校课程正式开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慧敏副研究员、我校袁洪林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朱祥坤研究员分别从SIMS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要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溶液分析技术要点、LA-MC-ICPMS同位素分析原理及应用、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历史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课程讲授。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暑期学校的顺利进行,保障与会人员的健康及安全,本次暑期学校采用了远程线上授课的形式,为参加暑期学校的学员们提供了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学习空间。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本世纪以来地球科学的前沿方向,是地球化学的全新领域。2014年和201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暑期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本次暑期邀请到国内外同位素领域知名学者授课,聚集广大青年学者和年轻学子相聚“云端”,老师们开展“云讲座”,学生们“云学习”。力求为大家提供一个自由活跃的学术探讨与学习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推动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赖绍聪致辞

我校地质学系张志飞教授致辞

课程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