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个代表”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点击次数:1810 发布时间:2021-08-06 16:41:14


“三个代表”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林积泉

 

摘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提高驾驭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的能力;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提高驾驭各种利益关系能力。

关键词:“三个代表”,领导能力,领导水平,提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是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建设纲领,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有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提高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主、文明和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和保证。相反,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只有真正发展了,我们才有解决问题最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发展就会被动挨打,就会受制于人。发展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人民利益和时代进步的要求。而发展的关键是经济,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整个社会发展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牢牢抓住了这个中心,各方面的发展就有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发展要有新思路,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实践的深入,不断进行新的调整和深化。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党的十六大鲜明地提出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号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只要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来,我们党就有了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中心位置。生产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前提。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把握生产力进步的方向,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遵循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就要密切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创新科技研究、开发、应用机制,用现代科技武装和改造生产力,全面提高生产力水平;就要十分重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思想素质、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充分发挥现有生产力的作用;就要不断改革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进步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推进生产力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要正确指导一个大国的经济建设,就必须把握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我国没有经历发达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所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体制。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建成,再经过几年努力,到2010年,市场经济体制将得以完善。这就要求全党干部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在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探索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说明,适应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会增强,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会遇到坎坷和曲折。如果说解决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工作,那么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最终也是取决于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在实际工作中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他们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这就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标准。打破种种陈规旧套,排除种种错误干扰,在领导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学习经济,熟悉经济,努力掌握经济建设的规律,取得领导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把国民经济整体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而为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提高执政能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驾驭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的能力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仅要致力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还要致力于精神文明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就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代表先进文化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代,判定一个政党,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一个民族、国家是先进还是落后,从根本上说,既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是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人类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的时候,摒弃那种认为只有经济的发展才是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则无关紧要的浅薄之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新世纪,我们党要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中不断确证自己的地位,就要做到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性地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内涵同先进文化发展的内涵统一起来,把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同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起来,把党的制度化认同和社会文化认同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只有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树立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危机感,不失时机地吸收和拥有最新的文化成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以卓越的创造精神不懈地坚持率先垂范,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感染力和动员力,才能提高党的信任度,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先进文化的代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文化和社会思潮,如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腐朽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在面对各种文化思潮和社会思潮激荡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前途渺茫论”有所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关键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和战斗风格,提高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对现实中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回答,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全体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巩固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打牢我们党领导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3 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驾驭各种利益关系能力

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我们党应从“三个代表”要求的战略高度,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提高驾驭利益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巩固执政安全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评价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标准。党8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取福利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成功执政的根本经验。纵观世界各国政党,凡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政党,其执政地位坚如磐石,反之,则丧失政权。如前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根本原因则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因此,要避免重蹈苏共的覆辙,必须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就是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动力,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而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积极投身于我们的事业之中,就必须充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和政治利益。建党80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能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革命英勇奋斗、为建设辛勤劳作,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并不断地实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全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就必须清正廉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要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推动和促进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政策问题的提出。要保证党和政府在政策问题的确认中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建立能够深入了解民情的政策信息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愿和要求,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渠道。另一方面要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政策规划机制、集中民智的政策决断机制和发扬民主的政策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保证党的各项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真正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样,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担当起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崇高使命,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也才能巩固。

4 结语

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就有了执政和领导的物质基础,思想理论、文化基础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基础,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考验,克服种种困难,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本文获得西北大学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学生组二等奖)  

参考文献:[1] 潘宗白.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大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J].理论前沿,2000,(21),26-27.

[2] 陈 宏.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实事求是,2003,(3),25-27.

[3] 李锡炎.“三个代表”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J].理论与改革,2002,(4),56-61.

 

 

(编辑:田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