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初探

点击次数:1668 发布时间:2019-12-31 23:09:00

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初探

 

杨 洪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大学生,让他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长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1998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研究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新方案,我们及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进行了调整。在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针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教学要求,结合我校综合大学的特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深化“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基本上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了教学改革的初步经验。这些经验和具体做法,为其后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三进”工作提供了借鉴,开拓了思路。

2001年我们按照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两课”教学中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关于在“两课”教学中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规定自2001年9月开始,在面向全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课程中增开10课时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专题课。该课程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为基本教材,重点讲解中国共产党80年的基本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等专题。我们对各门课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使“新三进”工作初步落到了实处。我们的工作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的重视,并在2002年5月召开的全省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重点经验介绍。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全面规划并具体实施了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的新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计划,新课程体系的核心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要求各门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渗透这一中心内容。新课程体系的特点是:突出一条主线,即培养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念;关注两个“热点”问题,即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小课堂与“大课堂”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思维能力、鉴别能力、综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003年9月,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安排部署,我们在全校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为了使课程教学顺利进行,我系教师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新课程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学进度安排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等问题。为配合教学,2003年9月,社建教研室全体教师还集体编写出版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问题》一书。该书的及时出版,为我校教师和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有效帮助。为了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对课程考试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将课程平时成绩适当增加,使其比例占到考试总成绩的30%。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真实领略和感受新时期工厂、农村、企业的崭新面貌以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以客观的态度撰写调研报告或研究论文,作为自己的平时作业与老师交流。此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针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由系里出资并组织教师制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多媒体课件,目前课件制作已基本完成,正在教学中推广使用。由于我们的努力,我校“新三进”工作正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各门政治理论课程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中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使新的课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三进”工作,2001年以来,我们每学期都坚持召开教师集体备课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全面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一致性,认识到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核心所在。我们还组织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形势,认真讨论和研究大学生所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问题与课堂讲授理论相结合。我们的教师集体备课会制度已经成为促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们坚持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并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能够把握时代特征,围绕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他们最为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马列部各公共课教研室都能根据本教研室的教学特点,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如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总结出的“情…理…思三结合”的教学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激情、理论、思考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教育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自然地进行,大大地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该教学法于2002年获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毛泽东思想概论教研室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五个结合”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以能力培养为模式,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目标,把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新的教改思路,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些努力为我系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思路。此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制定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办法》,逐步把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我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点。由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我系承担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先后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这就为其今后进一步建设和改革奠定了基础。2002年10月我校成功地举办了陕西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术研讨会,展示了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水平。2001以来,我系精心策划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丛书》一套共5册,现已全部出版。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研究》及《“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3本论文集最具特色,其显著特点是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开展研究,同时又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既有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又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难点、热点、疑点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当代与未来的结合上给以启示与教益,这3本论文集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关注和有关方面的肯定,为我系“新三进”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2004年8月,由我系教师担任主编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进一步体现了我系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此外,通过教学改革我们也培养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2001年以来,我们一方面不断扩充和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重在加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厚实和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马列课教师中有7位在全校的各类教学竞赛评奖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3位在全省“精彩一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3位是全校重点课程的主持人,4位是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的会长或副会长。尤为可喜的是,我们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不仅受到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而且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对几门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课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和完整的了解,从而在比较、辨别、思考中学习理论,增加知识,提高能力。2003年10月,我们的教学成果《一门为主,多门渗透: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获得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年12月又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4月,中央三部委对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进行了全面调研考察,有关领导和专家通过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课堂讲授、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逐项调研,对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评价。当前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也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贯彻,我们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我校“新三进”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获西北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编辑:田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