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大学德育课教学内容改革之我见

点击次数:1751 发布时间:2019-12-31 23:08:57

大学德育课教学内容改革之我见

 

陈平立

当代的大学生从小受到党的培养教育,受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受到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善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纯洁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成、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样一个独生子女的特殊群体环境中的大学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对他们高期望值的压力,较强的表现欲望、急功近利的成就感,他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同时,伴随着现实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抬头,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之时,注重个人利益者多。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德育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大学基本的要求和重要特点。

然而在实际生活当中,有许多同学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如果不是因为是必修课要计学分,估计上课的同学将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在于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一是脱离实际;二是脱离大学生活;三是空洞的说教方式,导致了教师难讲,学生不愿听。事实上在实际教学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几位教师是按课本的实际内容去讲的。具体地讲,目前德育课内容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不新”,没有根据变化的形势及时充实新的内容,从而使这门课程为了陈旧说教;其次是“不紧”,德育课不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教学、管理及学生生活实际,缺乏针对性;再一个就是“不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不愿正视,甚至回避,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关系上,不是平等的多向交流,而是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单向式教育,出现了“上面有病、下面吃药”的反常现象。正是由于教育内容上的“不新、不紧、不近”等因素,使学生感到教育内容离他们太远,从而也加深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抵触情绪。

根据目前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以及针对德育课的教学的对象,我们认为应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初步的改进。

关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刚进大学校门学生生活实际

我认为应满足以下十六个方面的要求:国情教育、地方教育、学校发展教育、入学适应教育、沟通与人际交往、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学籍与管理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专业教育、学习与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教育、改革开放成就教育、名师名导教育、怎样做一名合格大学生教育、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等等。

前三个方面,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的组成部分。对于国际教育,应该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将我校某专家研究的一个方面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给同学们建立一种大学就是和中学不一样的感觉。对陕情,全国各地学生到陕西来了,不了解陕西(包括大部分陕籍学生都不一定了解陕西),我们可以把“八大奇迹”作为一课,从历史作用以现实意义和在八大奇迹中的地位溶知识、趣味、旅游于一体。学生能不欢迎吗?以校史、名师、前进中的西大为中心进行校史教育,激起学生对西大的热爱和对成才的信心。

大学生入学教育,在于让刚刚走进大学的同学在面对崭新的世界,陌生的换环境,尽快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迅速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期间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事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沟通与人交往,这是大学学习生活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实践证明最能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就是人际间的交往和关系。因此,学会如何与身边的同学老师去沟通、去交往,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告诉同学们健康心理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党的性质、纲领、目的,如何努力,严格要求,争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使学生懂得自己的生活生命价值,了解学校特殊的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发生在校园的实际案例,现身说法,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然灾害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质量和基本利益。

专业和学籍教育,对一些“长线”专业来讲十分必要,现代的学生刚进校对已有专业不了解,但很现实,一进校就会通过校内各种信息渠道打听,就业的好坏,待遇的高低,若不是很好,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组织性、纪律性。必要的专业和学籍教育是一种改变这类状况的好办法。对这部分学生重拾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其余部分结合大学生实际状况,对学生思想、行为、组织纪律性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标准,指导学生以一个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者,应有高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教育其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关于教学方法:

建议以讲座形式进行。教学手段可采取多种形式。

教学方法采取讲座形式进行,一是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二是可以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易于形成自己的特色。

关于师资队伍:

教学方法采取讲座形式进行,目前德育课程教师完全能够满足需要。德育课程只有一个学期,18周(次)的课。一般安排18个专题即可,22个院系,一个院系承担一个专题,有两名教师即可完成任务。有些专题,学校一些职能部门也可承担。如党课教育由各院系党总支承担;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由保卫部门承担;学习与方法教育可请名师等。这样还全方位加强学生与其他院系老师、与学校部门、与名师间的认识、沟通和交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把各部门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也达到了发挥各部门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积极性。

此文只是对于此门课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些探讨和设想。由于本人对德育课的教学大纲和要求不甚了解,不足之处望专家指正。

(本文获西北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编辑:田明纲)